电动汽车固态电池技术的行业新阶竞争正在加剧。固态电池长期以来被视为可持续驾驶的巨头加速技术“圣杯”,但实际进展却缓慢,革新固态只有在未来5到10年内实现商业化的电池段承诺。最近,商业赛迎各大汽车制造商和电池供应商频繁发布积极消息,化竞重燃了对固态电池前景的行业新阶期望。
什么是巨头加速技术固态电池?
固态电池被认为拥有更高的能量密度,能够推动下一代电动汽车的革新固态发展。英国研究公司Rho Motion指出,电池段中国的商业赛迎蔚来汽车(NIO.US)和智己汽车推出的氧化物半固态电动汽车成为行业回暖的催化剂,多个关键角色已经加速固态电池的化竞商业化进程,预计在本十年末实现量产。行业新阶
Rho Motion研究主管Iola Hughes表示,巨头加速技术许多企业将2027/28年作为商业化生产的革新固态目标,初步计划多集中在半固态电池上。半固态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方面优于锂离子电池,更易于制造,是过渡到固态电池的重要一步。
不过,Hughes补充道,半固态电池在多个性能指标上仍不及全固态电池的潜力。固态电池使用固态电解质(如陶瓷等材料),被认为提供更安全、更便宜且性能更强的电池,并可能缩短充电时间。同时可实现本地化生产,降低供应链风险。
然而,批评者指出其生产成本较高、充电时电池膨胀及多次充电后的性能衰退等问题,许多汽车制造商更倾向于开发半固态而非全固态电池。
哪些企业可能在固态电池竞赛中胜出?
在此竞争中,力争领先的汽车制造商包括大众汽车、梅赛德斯奔驰、Stellantis(STLA.US)、比亚迪(002594.SZ)及日产和丰田(TM.US)。Rho Motion的Hughes认为,比亚迪和宁德时代(300750.SZ)由于已有大规模电池制造经验,比较具备实现固态电池商业化的优势。
在西方汽车制造商中,Hughes提到宝马和梅赛德斯处于技术竞争的前列。Stellantis则与致力于半固态电池研发的Factorial Energy建立合作,可能首先推出混合动力技术。
日产也表示希望在2028年前实现固态电池的量产,首席执行官Ivan Espinosa强调必须谨慎投资,以确保市场准备好接纳。
风险:“西西弗斯式”的挑战
对于固态电池商业化的广泛宣传,部分人认为目前已停滞不前。Fastmarkets的Connor Watts指出,西方企业如Quantumscape面临技术问题,推迟产品上市,加剧了负面情绪。
现有技术的进展也削弱了对固态电池研发的热情。比如,宁德时代的磷酸铁锂电池在5分钟内充电可增加520公里(约323英里)的续航;比亚迪也推出超高速充电系统。这些创新直接应对了消费者的续航焦虑,成为电动汽车普及的一大障碍。
Watts表示,随着现有技术规格的逐渐相似,固态电池的高成本难以被接受。如果其性能提升跟不上,而现有技术继续改进,固态电池的市场前景和投资价值可能会受到挑战。